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在运行)
 网站首页  创发院概况  部门设置  科研团队  研究成果  创发之声  培训交流  党建工作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创发之声 

 

 
 
创发之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创发之声>>专家观点>>正文
 
重视广西高质量脱贫和防范返贫长效机制建设——莫光辉
2020-05-24 09:52  

(莫光辉,广西大学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和返贫人口帮扶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攻坚期内摘帽县和脱贫人口继续享受扶贫政策,对返贫和新出现贫困人口及时给予建档立卡予以帮扶”。2015年11月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西脱贫攻坚工作明显加快,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16—2018年,广西累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5万人,实现25个贫困县摘帽,3451个贫困村退出。在2016年-2018年中央对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广西连续三年获评“综合评价好”。在国家2017年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中,粤桂扶贫协作进入“好”的第一档次,国家表彰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的2对省区,广东、广西是其中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精准识别的经验做法、广西乐业县白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汪洋同志对广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粤桂扶贫协作、资产收益扶贫等作出批示肯定。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从现在正在进行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全面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是脱贫与返贫的交织期。因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构建遏制返贫长效机制问题亟需提前谋划,确保真脱贫、脱真贫的脱贫攻坚成果内化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持续发展能力,使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服务于壮美广西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

一、全面梳理“八个一批”为重点的脱贫攻坚典型成果。2013年,自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以来,全国各地围绕“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进行了精准扶贫方略落实措施的创新实践探索,广西结合实际,通过扶持生产发展、转移就业扶持、移民搬迁安置、生态补偿脱贫、教育扶智帮助、医疗救助解困、低保政策兜底和边贸政策扶助“八个一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积累和形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多种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实践经验。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广西累计减贫325万人,仅2018年就有116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0.5%下降到2018年底的3.7%,多项首创经验在全国推广。我们认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首要任务是总结出精准扶贫方略在广西实施以来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需要哪些措施进行成果巩固提升,有哪些经验需要继续持续推广和深化执行,有哪些教训需要规避。这就需要全面梳理以“八个一批”为重点的脱贫攻坚典型成果,总结出广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经验。

二、提前做好应对相对贫困问题的顶层设计。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广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人口已经顺利脱贫,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从当前的脱贫形势来看,在2020年有望达到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从此彻底解决,也并不意味着2020年后广西反贫困工作结束。现实情况是即使在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但相对贫困问题凸显并会长期存在,成为贫困的主要特点,现行的基于消除绝对贫困的贫困治理体系将发生转变,2020年后的扶贫工作应从目前的精准扶贫转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此,根据广西实际,需要提前谋划确定相对贫困线标准,参考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有效经验、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防范返贫长效机制,提前做好应对相对贫困问题的顶层设计。

三、重视构建脱贫成果巩固和预防返贫长效机制。脱贫是一个动态过程,少数低收入人口脱贫后,可能又会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重新返贫,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广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全区各地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方略进行了有效探索,但由于各地历史自然环境禀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文化差异、扶贫工作措施、贫困人口发展能力等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或影响,每个贫困地区的脱贫要求和标准存在差异,脱贫质量也有所区别。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就需重提前研判各类返贫可能因素,扎实做好防止返贫预警和提升可持续能力的政策措施。首先,对已经脱贫出列的贫困人口持续做好跟踪调查扶持工作,全面精准掌握这些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对有可能引起脱贫后再返贫的各种因素,如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灾返贫、因缺劳动力返贫、因缺乏技术返贫、因脱贫质量不高返贫等等各类返贫可能提前做好预判,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精准预防和阻止返贫风险,确保脱贫人口不再返贫。其次,通过各项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帮助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找到合适稳定持续致富的门路,增强贫困人口脱贫后的自我造血发展能力。同时,对少量再次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及时帮扶,增强贫困人口的安全感、幸福感。

四、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和社区治理。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出重要指示,2016年在青海、宁夏、安徽视察脱贫攻坚工作期间,每次都考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慰问贫困搬迁群众,并多次强调,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易地扶贫搬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移民搬迁脱贫工作做好。2017年8月3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2020年,广西需进行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达16万户71万人。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指出,要推进建新拆旧,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盘活用好迁出地的资源,同时就近发展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机制,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过上更加安心幸福的生活。自治区主席陈武指出,易地扶贫搬迁是广西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要齐心协力打赢易地扶贫搬迁这场最关键的战役。统筹谋划好安置区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创业,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生活有改善和发展有前景。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如何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稳定脱贫和从根本上增强搬迁对象的内生能力与持续发展问题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就业发展面临的核心定位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出产业就业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中的根本作用。同时,社区治理是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保障,要聚焦机构设置科学化、社区管理网格化、居民自治规范化、治安防控立体化建设,推动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宿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培育增强城乡居民内生发展能力。引导贫困人口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形成内生发展动力,实现稳定脱贫致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的明确要求。2020年后,尽管贫困人口已经在现有标准下脱贫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很有可能会出现返贫现象,这无疑是制约2020年后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问题之一。围绕产业就业创业和城乡居民能力素质提升,通过全面深化城乡改革、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新型服务业、培育区域新产业新业态产业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支持乡村创新创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城乡居民自觉参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覆盖面,培育增强城乡居民内生发展能力。

六、拓展深化减贫与发展国际合作。贫困问题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变得复杂,减贫任务异常艰巨,这使得全球减贫事业日趋棘手,国际社会也从未因此停止过对消除贫困问题的探索。广西积极参与国际减贫交流合作事务,不断探索建立减贫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和新空间,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把广西作为国际减贫培训考察基地建设的合作省区。近年来,广西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主办了多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承办了20多期国际减贫经验研修班,派出多名专家常驻老挝开展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老挝部分)工作等等,为我国国际减贫合作做出了贡献,是新时期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2020年后,广西减贫战略如何更具国际视野,如何进一步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援助,如何在国际减贫事业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履行减贫责任,如何创新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模式,如何将减贫合作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倡议,如何将国际减贫合作经验转化为广西本土化特色减贫措施等等,是广西拓展深化减贫与发展国际合作方向。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 Copyright@2017

制作维护:广西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E_mail:webmaster@gxu.edu.cn